队伍建设
践行李保国精神 助力扶贫攻坚 共建美丽乡村 ——燕京理工学院师生赴张家口宣化区王家湾乡开展扶贫实践活动纪实
发布时间:2019-08-01 14:52:31 点击量:
日前,燕京理工学院宣化暑期扶贫实践团圆满完成了在“燕京理工学院李保国精神践行基地”——张家口市宣化区王家湾乡进行的调研和扶贫实践活动,通过走访座谈、问卷调查、政策宣讲、科技服务、支教助教、文艺演出等多位一体的调研和实践方式,助力王家湾乡扶贫开发,共建美丽乡村。系列活动得到了河北新闻网、河北教育网、河北青年网、河北党网、河北德育网,以及光明网、中国网、网易等各大主流媒体的报道和转载。

全校上下重视扶贫工作 积极有为承担社会责任
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关于定点扶贫工作的安排,燕京理工学院2012年开始选派人员进驻谢家湾村进行扶贫开发工作。扶贫队成立以来,学校高度重视这项政治工作,利用高校优势和特点,对扶贫工作给予了人力、物力和财力上的最大程度支持,用实际行动承担着社会责任,尤其在2016年正式挂牌李保国精神践行基地,进行了深层次的服务实践活动内容。
2017年,学校继续组织大学生以暑假实践的方式开展专项扶贫志愿服务活动,扶贫实践活动得到了理事长吴保德、校长杨庚宇、副校长赵志华等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并审批了实践活动专项经费,由人事处处长刘鹏飞作为带队领导,方海、孙发贵、韩高良、李家曾4名指导老师,带领马原野、朱键丽、杭志刚、李子洋、王栋、刘婕、刘正媛、杨曼等8名来自不同学院和专业的学生,开展了为期10余天的实践调研活动。
7月11日,燕京理工学院宣化暑期扶贫实践活动出征仪式在综合办公楼402会议室举行。本次暑期实践团带队领导刘鹏飞对实践活动从政治高度进行了强调,同时回顾了我校5年来扶贫工作取得的成绩,对实践师生进行了具体要求,对实践内容进行了具体指导,希望实践师生能用实际行动承担社会责任,为王家湾乡政府提供需要的技术支持,为当地村民进行更深层次的实践服务内容。


移动照相馆 定格村民幸福貌
“王家湾乡谢家湾村在这一年扶贫工作中取得很大的进展,跟你们去年来得时候比有个大改变:村里盖起了牌楼,水泥道路变宽了,建立了桑干河文化广场,有三分之一的危房按照‘美丽乡村’标准改造为美丽院落。”在实践活动调研座谈会上,宣化区住建局驻谢家湾村工作队干部耿立功同志自豪的跟队员讲到。
王家湾乡党政办主任谢仁毅还谈到,王家湾乡谢家湾村是河北省美丽乡村建设之一,根据区政府的规划,王家湾乡重点由原来的传统农业向桑干河文化旅游业发展,目前初步开发了桑干河大峡谷等旅游景点,将来还继续打造红色革命教育基地等文化项目,由原来“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逐步走向全面小康。
“移动照相馆”活动是燕京理工学院宣化扶贫实践团今年策划的暑期主题实践活动之一。在前期调研中,实践团了解到王家湾乡没有照相馆,村民要想拍一张证件照或者全家福,需要到距此60公里120多里地的宣化区去,不仅十分不便,此外虽然智能手机能留下影像,但大多数村民还是对冲印出来的相片更有感情,因此实践团决定为村民拍照并且洗印出来赠送给他们。
“我都快十年没有照过相了。”“大学生们真厉害,一眨眼的功夫相片就洗出来了。”“这真是为人民服务啊,不光给我们省100多里路,还是免费的。”王家湾乡乡政府门口,附近村民围在有单反相机、笔记本电脑和快速洗印机的“移动照相馆”前,一边惊奇的见证相片洗印过程,一边欣赏着自己的相片。


免费健康体检 关注村民身心健康
“燕京理工学院的大学生给咱们免费拍照片了,免费测血糖,量血压,没事了赶快过来吧。”实践期间,王家湾乡的周边村子的村委喇叭里不时的会传出实践团开展活动的内容公告。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得到了王家湾乡政府的大力支持,实践团队员们在乡政府门口建立起临时的小型医疗站,为当地村民免费测血糖,量血压,讲解健康知识。
在给乡亲们测血糖和量血压的同时,队员们还根据每个人的身体状况给出了具体指导,并向村民普及了一些健康养生知识。活动结束后,队员们还把医疗器械留在了王家湾乡,并进行了使用指导,让村民们十分感动,为队员们竖起了大拇指。
因实践团队员们住在谢家湾村,故前往王家湾乡政府进行“智慧乡村”实践活动内容需背着设备步行3公里,但队员们都热情高涨,为能服务大家感到兴奋。据悉,在前期准备阶段,朱键丽、马原野等队员还专门到三河市燕郊人民医院进行医疗学习,热心的护士长听说是去做公益活动,十分感动队员们的爱心行动,不仅传授很多医护知识,还赠送了一些酒精、棉签,让队员们带去燕郊医护人员们的关爱。
“孩子们真懂事,肩膀好久没这么放松过了”“以后你们就每年都来吧!谢家湾欢迎你们啊”。在谢家湾村,马原野同学带领小伙伴们为村民们进行了按摩与健康知识普及。当村民们听说马原野同学的按摩技术得到过北京解放军309医院主任医师李玉存主任的指导,村民们更是热烈响应,不仅享受星级按摩服务,还求教按摩手法和常见身体问题的解决办法。 针对村里老人常见的颈椎问题,实践团员为村民讲解了正确的睡姿和日常习惯,并告诉他们一些穴位,帮助老人健康缓解病情。


精彩文艺汇演 十里八村齐欢乐
7月15日晚,暑期实践团在谢家湾村举行了“共筑中国梦 共建美丽乡村”的主题文艺晚会。晚会节目众多,形式多样,通过歌曲、街舞、魔术表演等节目,大学生用青春的朝气感染整个村庄,为村民带来了欢乐。
“你们举办的这个活动还是不错的,我也想参与进来。”由北京来王家湾乡旅游的游客对实践团举办的文艺晚会十分肯定,并参加到晚会中来。文艺晚会还吸引了当地村民、儿童加入到表演中来。文艺表演以大家共同的《童话》歌声中推向高潮。这次文艺表演为前来观看文艺汇演的王家湾乡人民带来了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
文艺演出还吸引了谢家湾村周边村子的村民们观看。“在家看电视不如去谢家湾村看大学生表演。”队员们精心准备的节目得到了村民们的高度认可和欢迎。

聆听革命故事 激发学子爱国热情
“孩子们,我们的和平生活来之不易,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作为一名老党员,你们大学生一定要坚定不移跟党走,好好学习,当好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7月14日,燕京理工学院宣化暑期实践团探访了张家口王家湾乡红色教育基地——抗日武工队旧址,老党员老支书王步亭同志带领实践师生参观了教育基地,王家湾乡抗日武工队组织精干,装备简便,行动灵活,从最初的76名扩大到1000多名优秀武工队员,在敌伪军、锄奸、渗透、宣传和英勇斗争中,为解放宣化和整个张家口地区做出重大贡献和牺牲。为参加活动师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们上了一堂入耳入心的党课。
老党员老支书王步亭同志拿出自己写得当年抗日战争的收稿,一篇篇的跟实践师生讲述,情到深处潸然泪下,他的爱国炽情让实践师生动容和敬佩。在场大学生们一致认为抗日武工队始终照顾和保卫群众利益,发动群众,依靠群众进行斗争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和思考。


志愿服务助力热气球节 见证王家湾美丽时刻
7月16日,实践团实践期间,第二届张家口热气球节在宣化王家湾乡举行,燕京理工学院宣化扶贫实践团成员们践行李保国精神,作为志愿者全程参与了此次热气球节启动活动。
“燕京理工学院大学生的到来补充了活动中志愿人员数量,有力的支持了本次热气球节的开展。”活动主办方负责人如是说,实践团此次志愿服务得到了乡政府与活动主办方的一致好评。在启动仪式上,团队女队员们作为剪彩仪式的礼仪,多次进行彩排以配合好开幕仪式的举行;男队员们全程协助进行了热气球充气及位置设计工作。


开展深度调研 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暑期实践团深入王家湾乡所辖村落中,对王家湾乡近两年进行的“美丽乡村”建设开展了细致的调研。实践团了解到谢家湾村仿古一条街的建设,政府以每家3万元拨款资金,用于补贴旧房改造或者重建,减轻了村民们的经济负担。同时随着旅游项目的建成,村民到景区就业,解决了村民们收入来源单一的问题,同时更多年轻劳动力被吸引回村,加快了王家湾乡“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近年来,中央和地方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以保障农民收入快速健康发展。基于此,实践团成员通过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充分利用时间对谢家湾村村民的增收问题做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谢家湾村小学原校长、80岁高龄的谢相图至今还致力于当地景点——像光洞传说故事的整理和弘扬,并十分欢迎大学生们和他一起为乡村文化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他说:“你们年年都来,我们村里的人可欢迎你们了。看到你们这些大学生,我特别的高兴,你们来丰富我们的文化生活,真是太好了。”他还认为,国家的政策和支持,让村里的人都能住上好房子,当官的也都实实在在为老百姓服务,让我们的生活越过越好,新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也一样住进了农民心里。

队员日志表心声 满满感动铭心中
他(王家湾乡老党员老支书王步亭同志)弯着身子在红色的躺柜里翻找着,大约过了三分钟,拿出一沓褶皱的泛着黄的纸,这是他手写的关于王家湾乡的抗战事迹和太阳普照桑干河一书的手稿。书记体贴,怕我们热,就搬了九个马扎让我们坐到门口的大树下。书记有心,有情怀,责任感超强,本着传承历史的初心,利用业余时间整理撰写了太阳普照桑干河一书的手稿,这种服务后代的精神让我们动容和敬佩。——朱键丽
在采访村民时候,我看到一个驼背的老人背着一袋子东西,顺手接了过来,本以为是带有土的袋子是在地里刚回来,我问大爷里面装的是什么,他说是破烂衣服,当时心理很触动,现在的我们穿的衣服是什么?有多少呢?那个袋子很脏,那位大爷还要捡衣服。他们有些人的生活着实艰苦。——马原野
一组组村民享受从未有过的健康养生服务我们给村民按摩,从村民嘴里说出来“可舒服了”,让人有一种无法抗拒的淳朴和感动。他们笑起来眯缝着的眼睛弯成了一道月弧,乡亲们纷纷给竖起了大拇指。——王栋
到达谢家湾村时,团队里去年参加社会实践的两位成员对我们说,去年的时候村口没有大牌坊,村子里都是土胚房,刚刚一看都把我们吓到啦,都不敢认啦……这一年谢家湾村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然房屋的改造还没有完成,但是可以看出乡亲们的生活真的发生了变化。——刘婕
村里的孩子闭塞、害羞。当地小孩在上台前由于紧张而哭泣,通过大家的安抚鼓励,勇敢的站上舞台,为爷爷奶奶们表演,看着村里的小孩从胆怯变得勇敢,这才是公益的真正意义。——杨曼
下午我们回到我们居住的谢家湾村,帮助这里的老人干农活,老人都十分感激我们的帮助,而在帮忙中我们才体会到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中所蕴含的哲理与思考。——刘正媛

社会实践是知识创新的源泉,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把学得的知识用于实践,在实践中继续学习提高,才能真正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大学生三下乡,有利于体察民情,走出象牙之塔,融入坚实的土地,贴近基层劳动人民的心,真切感受到耕耘的艰辛,收获的喜悦;有利于增长才干,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道路;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与人民群众的广泛接触、了解、交流中受到真切的感染和体验,使思想得到升华,社会责任感进一步的强化。
燕京理工学院宣化暑期扶贫实践团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深入社会的过程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紧密结合农村文化科技卫生基层发展需求,让广大学生坚定努力奋斗的理想信念,真正走出校门,接触社会,积极参与实践,增加社会经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提前认识社会的平台,让大学生更广泛的拓展自己的知识,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体现大学生的自身价值。
责任编辑:lzy